石 鏡 泉 (02/02/2008): 斯文有價

  傳博益暫停運作,與一眾作者有些風波,頗有所感,是為斯文何價如大家不明來龍去脈,請看右邊的敝報副刊作者藍海寧文
  筆者也管經濟日報出版社,十分明白今時做出版社經營不易讀者人數日少,售書量日減,書店舖租日加,他們經營不易,書價難加,予書局的折扣則年年加,作者要加稿酬亦不易,形成出版社利潤日減博益出書量多,但就一如目前內地的電力廠,煤價加、電費不能加,發一度電就蝕一度電,真不易搞
版權宜歸還作者
  不過就算如此,筆者亦認為博益可以考慮將版權歸還作者,或者搞個提成分紅法,一如電視台藝員有外快,每賺一元,抽水若干,則公司有益,作者有益,讀者有益,好過「毀書滅版」,因為不少作者畢竟都跟博益有深厚感情在博益25周年(2006年)紀念刊上,倪匡及何文匯兩位文壇前輩,各有序言抒發感想
  昔日合作感興奮,何必今日分手要怨尤?
  筆者跟經濟日報集團主席馮紹波先生是同學,但亦是老闆與僱員關係一般言,跟熟人打工是難以處理好的但馮老細有樣好,就是在盡可能的範圍內,照顧員工需求筆者未跟馮老細打工前(約70年代尾),有年年三十晚,在街上碰到他,問他過年去邊他說回家睡,因為當年小本經營的那家公司,所賺不多,出完糧給伙計後,便無錢出自己份糧,故只好過年回家睡克己寬人,確不易為,但要為亦易,就是尊重曾為你付出辛勞血汗的人有尊重有溝通,斯文人就會覺這是無價十分希望博益跟各位文壇前輩能達到個「無價」協議,將是香港文壇之福
﹏﹏﹏﹏﹏﹏﹏﹏﹏﹏﹏﹏﹏﹏﹏﹏﹏﹏
尊重與溝通的一課
  傳博益出版社暫結業,連忙撥電通知譚詠康醫生,因他亦是受害作者沒多久,朋友們便陸續來電,除了關心我是否受害人之外,還善意提醒我這個冒失鬼,在簽合約時要格外留神,不要糊裏糊塗隨便簽下賣身契,或許應找律師代為細看條文大家請放心,替海寧出版及發行著作的WHY出版是經濟日報出版社的「妹妹」,真心話,我很感恩,有幸加入了一個溫暖又有良心的大家庭他們不但不曾拖欠稿費或版權費,還在出版書籍方面,非常配合我的工作和健康情況,從沒施予不必要壓力
  有作家說過,每一本著作都是每一位作者割下一片靈魂來創作的我深明博益作者們心靈淌血的傷痛如果博益我五名孩子(五本拙作)的脖子,把他們扔進垃圾堆填區,活生生埋葬,我一定發起一場「作者‧讀者‧愛書者」大遊行,拼死相救所有作家的孩兒
  在商言商,出版社結業本不是一個問題,但以如此無良冷漠、敷衍塞責的態度處理作家版權和所有書籍,未免有點愚昧和過分
  既然不想為文壇獻心出力,為何不把版權歸還作者,讓優良的作品繼續伴我們的孩子成長,以文字改變人心,令世界更美好?為何本末倒置,把有用的書籍變成垃圾,把創作看得如斯一文不值,完全漠視人與人之間的尊重與溝通?誰把錯誤的信息栽在孩子心裏了?
  義賣書籍,把籌得的金錢用於救助失學兒童,不是較毀書好得多嗎?把餘下的書籍送給志願機構,不是一個利己利人的結局嗎?真的好想知道,誰是決定「毀書滅版」的人?
  藍海寧
﹏﹏﹏﹏﹏﹏﹏﹏﹏﹏﹏﹏﹏﹏﹏﹏﹏﹏
博益成立二十五周年感言
  一九八一年,電視企業國際有限公司旗下的博益出版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了,並立志在香港出版業內穩佔領導地位為了增強認受性,博益設立了一個十人評審委員會,負責審稿和作顧問我便是委員會其中一員電視企業更充分利用了兄弟公司香港電視的影響力,於是博益誕生的消息以及評審委員的名單,在跟的幾個月裏,差不多每晚都在無電視的熒光幕上出現
  不久,新秀作家的小說和散文稿就如雪片般投向博益,名家的小說和散文也相繼由博益出版博益每出版一本書,一定在無電視和《香港電視》周刊作宣傳,震撼力可想而知我作為博益的評審委員,當然逃不過被追稿的命運,於是在一九八二年寫成《人鬼神》交博益出版不消一個星期,《人鬼神》便賣出兩版共三千本因為有很多書等排印,《人鬼神》的第三版竟要等第二版斷檔差不多一個月後才印出來,如此熱鬧的出版境況是空前絕後的博益的確創造了出版傳奇
  因為我交給博益出版的幾本書,二十多年來都在修訂和重印,所以我一直和博益保持聯絡,也一直目睹博益成長myhk168時間過得很快,博益今年二十五歲了,在這個大日子裏,我謹祝正值盛年的博益鴻圖大展,明照四方
  二○○六年六月
 何文匯
﹏﹏﹏﹏﹏﹏﹏﹏﹏﹏﹏﹏﹏﹏﹏﹏﹏﹏
如在眼前
  博益二十五周年了,回想當年在博益出版第一本書的興奮情景,如在眼前——在博益出版的,並不是我第一本書,何興奮之有?但當日確實興奮,這種感覺,甚至延續至今,因為博益那時雖然成立不久,可是已是大出版社︰規模大、出版的書籍精良,為許多作者所嚮望,所以會感到能在博益出書,是一種榮幸
  二十五年來,想來所有作者,都會有同樣感覺
  謹為之賀  二○○六○六○五香港,
  寫作配額用完之後,勉力為之
 倪匡
<<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