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羽 仁 (04/02/2008): 利息低風險高的年代

美國次按危機愈爆愈深,聯儲局被逼在一個月內減息共1.25厘救災,借貸利息減到3厘,香港銀行無跟到足,只減息0.25厘,跟減跟得唔夠多,仲搞到地產股有少少回吐。銀行做生意賺息差,假如借錢是最優惠利率減3厘計,減息後最優惠利率為6厘,減3厘即係得番3厘,而大額存款減息後只得0.5厘,即是賺2.5厘息差。本地銀行今次不能跟足美國減0.5厘,不是貸款利息不能減,而是存款利息可減的空間有限,現時存款減到0.5厘已好難吸引到人存錢,若跟美國減足0.5厘,即係得番0.25厘,貸款勢將流失,而且美國還會減息,咁下次又點跟呢?
陸羽仁上周五收到美資銀行一位銷售小姐的電話,話轉入40萬新錢去她的銀行做大額存款,又高利息又有禮送,我對存錢入銀行做定期向來無興趣,但好奇問銀行小姐,你過去一向只當100萬元係大額存款,為何今次40萬都殺,銀行小姐支吾以對。我估在美國減息潮中,減到太離譜時,亦會對本地銀行營運構成各種問題,其中一個問題係存款流失。
「I kill you later」
香港早已進入實質負利率年代,銀行大額存款得0.5厘息,美國再減息,恐怕會跌到0.25厘,得番個零頭,等如無息畀你,但通脹起碼3%,即係話以現時利息計,存錢在銀行扣除通脹,一年實質貶值2.5%。
負利率逼人投資,但投資存在風險,不妨一一講。第一種是潮流時興投資的「高息」產品。這些「高息」產品名目繁多,主要針對投資者「好息」心態,例如證券掛存款,又例如累積性投資合約(Accumulator),在這個跌市中,Accumulator大出風頭,甚至被指為股票大跌的元兇之一,俾人改出個花名做「I kill you later」,話佢在跌市殺死好多人。
很多人聽過累積投資合約個大名,實際上唔知佢做乜,舉一個例,國壽(2628)[股價及相關新聞] 股價50元的時候,做一份累積投資合約,年期一年,接貨價為85%,即係42.5元,即係一年內按42.5元的水平每一日接少量貨,若國壽股價不變,日日可以接到平貨,就日日賺錢。這些產品規定股價跌到某一水平就雙倍收貨,例如正股跌到接貨價42.5元時,就要雙倍接貨,平時每日接100股,到那時就要接200股。這些產品都會有一個「踢走價」,例如正股升到比訂價高5%,此例子就是52.5元,整個合約就會被中止。
你而家會問,這些累積投資合約咁老襯,升時被人踢走,跌時雙倍接貨,點解仲有人做?你先要回想去年股市不斷上升時,你做一份累積投資合約,不斷低價接貨,即使做了一兩個月就被人踢走,都接了一兩個月平貨;被人踢走後商人銀行又會慫恿你在高價再做,但正股一升,每做一份新合約都賺錢,自然冇乜防備心了。
到股市一路插,做了累積投資合約就好慘,一路要接貴貨,仲要打孖上,要斬倉成本好重,一路接貨亦好肉痛,你想像國壽跌穿30元時,仍要每天接42.5元的國壽,種感受幾惡頂。到頂唔順時,就被人斬倉,所以有大量紅色股平貨不問價掟出貨,和這些衍生投資工具絕對有關。
另外有些股票掛證券(ELI)亦差不多,又用國壽例子,在國壽50元時,你存一筆錢,銀行付30厘息,但要在到期時以現價85%接國壽貨,即係隨時國壽跌到28元時,做了ELI就要一筆接42.5元作價的貨,一接貨已經唔見了近30%,隨時一接貨就斬倉。
高息產品如沽期權
這些所謂「高息產品」,接貨者實質上沽出了「認沽期權」,要承受無限風險,若股價跌了,對手就有權大手沽貨給你。而且「不公平」的地方是跌時無限風險,升時卻只有有限收益,因為上方會有一個踢走價,一升就把你踢走,做一個兩年合約,在升市時收高息接平貨的日子只得三幾個月,衰起上來接貴貨卻要接足全程。
我亦試過有個銀行小姐打電話來推銷這些累積投資合約,我好認真咁問佢:「你銀行都係賺手續費,個市咁高,做呢累積投資合約風險好高,我想做沽家又得唔得呢?我照樣畀手續費你賺又如何?」銀行小姐唔好意思咁對我說:「對唔住呀,呢合約主要由大型金融機構做莊沽出,你普通人無得做!」
做這些高息產品,小心利大本無歸,你要對自己的財力和對那些掛股票有好深的了解,要知道那些股票可能回調的深度,要知道自己財力頂得順,要知道你不幸要接貨時,自己有能力坐貨,而那隻股票坐兩三年可以回到你的「折扣買入價」,才好去做。
炒匯亦有風險
第二種風險投資是買外幣。最近富豪叫人買澳元,話收7厘息加7%升值,一年回報有14%咁話。美元勢弱,而且未來還會再減息,真係無乜人會睇好美元,大多數人估佢即使唔跌,亦有反彈無升幅。
一般人投資信權威,聽到話澳元一年賺14%就身上,甚至用5%按金大炒桿槓外匯。但今年底美國民主黨好可能上台,上台會從伊拉克撤兵,會控制預算赤字,美元弱到咁上下時,亦有可能轉勢,外幣可以買可以炒,但不明白存在美元轉勢的風險,同樣要定止蝕,最好等美元反彈、澳元回軟時才買,同時定番10%止蝕,咁就比較安全。李四叔投資雖精,但唔會隨匯市變化日日向你報料,佢見到有危險時會走,你就要靠自己決定買唔買,幾時走。
另一種可以考慮的貨幣是人民幣,人民幣存款利息比港元存款高,但若美元轉勢,也一樣有風險,但波動肯定無其他自由浮動的高息貨幣那麼大,若大家睇好中國經濟,長線人民幣幣值都係向上,都唔怕用少少錢買人民幣。
第三種風險投資係買股票。港股從高位近32,000點下插,上月最低見過21,700點,好多人會問見底未?若單從恒指的調整幅度看,以低位計已經調整得夠,特別是雪災令國指調整得更深,現價開始進入吸引的水平。不過現時港股的主要風險不在自身,而在美國,若美國經濟失救,進入漫長的衰退中,港股就低處未算低。
對美國經濟的走勢,存在兩種意見,唱好派主要是美資大行,認為在聯儲局大減息和政府大救市下,美國正渡過最壞時候,預期第二季、第三季會輕微衰退,到第四季又回復增長,換言之美國只有短暫危機,並無重大風險。
唱衰派以大炒家索羅斯為首,認為美國正步入重大危機,已經無得救,過去聯儲局獨沽一味減息救市,如今做得更盡,美國大放水喉派錢,救得一時救唔到一世,美元正步向崩潰。說得白一點,索羅斯正大笑聯儲局主席伯南克無能。
無論美資大行或索羅斯,他們都有重大利益,美資大行等伯南克放水救自己,自然唱好,索羅斯肯定狂沽了美元,所以唱淡。對兩方觀點都打一些折扣後,可以咁講,次按問題和樓市下滑令美國經濟面對空前風險,政府和聯儲局亦正全力救市,救唔救得到要再觀察。有債市專話,次按危機令債券市場近乎停頓,大家連價都唔想開,但聯儲局連番大減息,令市場的債券吸引力增加,只要市場願意重新開價,即使開價較低,也能令債市重新動起來,就不致令信貸緊縮不斷惡化。
買電力股收息
美國經濟景未明,美股仍在反彈,可能再彈一段,到月中過後,觀望下月聯儲局的議息動向,以及歐洲銀行公佈的業績,美股彈完可能又回吐,估計港股都有先彈後回的走勢,唔係一條直線向上。
現時股票比較吸引,問題就要睇你有無閒錢,要唔怕萬一大跌時,自己也守得住,才好去買股。以內地電力股為例,在宏調影響下,例如華能(902)[股價及相關新聞] ,差不多跌近上一浪的起步位,而且華能的派息一定高過存錢在銀行的利息,即使大陸爆股災,股價大插,但經濟發展始終有電力需求,電力股跌完始終會升番,係睇長線的選擇,可以候低買少少。
投資往往有風險,不是有風險就不去投資,要明白風險所在,要控制風險,不去冒不合理的風險。

<<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