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疑歐貨幣主義者」阿倫.華特斯爵士(1926-2009)一月三日去世。華特斯二度出任英相戴卓爾夫人的經濟顧問,是英國中興的經濟政策策劃者。現在稍 記華特斯的「事功」,有特殊意義,因為美國奧巴馬新政府必然實施「財赤無限大」的財政政策,為華特斯所全力反對,他是佛利民的信徒,當年極力主張中止凱恩 斯擴大公共開支以紓緩失業和刺激經濟的政策,開罪了不少左派─保守黨和工黨─政客,然而,他的削減公共開支、減稅、收緊貨幣供應及把國營企業私有化的建 議,為戴卓爾夫人採納,終於令通脹率下降、生產力提升、經濟恢復增長同時收伏了戰意高昂的工會,令英國經濟起死回生,不僅戴卓爾夫人得以長期執政,亦為貨 幣學派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
受佛利民的影響(一九五九年華特斯曾任芝大經濟學系訪問教授),華特斯沾染了七十年代以還貨幣學派學者那股理直氣壯咄咄逼人為「真理」不惜得罪天下人的傲 氣,曾在公開場合拒絕與主張落實財政政策的內閣部長握手、並大聲抨擊凱恩斯「誤國殃民」,震驚含蓄保守的英國政壇。華特斯全力反對英鎊加入歐羅的主張為戴 卓爾夫人接納,令推動「英鎊入歐」的財長羅遜辭職,雖然華特斯因此不見容於親歐派,不得不辭職,但英鎊保持獨立的決定是正確的;可惜此舉令戴卓爾夫人在黨 內腹背受敵,約一年後她便在「宮廷政變」中倒台。
二、
八十年代貨幣主義在英國取得輝煌成就,何以經濟人才濟濟的奧巴馬內閣主張採取與之相反的財政政策?粗略的答案是經濟環境不同,比如當年英國是高通脹,如今 美國則徘徊在通縮邊緣……。經濟政策貴在適時,目前落實凱恩斯學說是對症下藥的,至於藥效能維持多久,誰亦說不準,一切要視市場反應而定;可以肯定的是, 不久之後,無上限地擴大財赤的政策必然會被扭轉甚至唾棄!
經濟頹靡不振,凱恩斯(和森穆遜)指出是市場對有形貨物及無形服務的「總合需求」(aggregate demand)不足有以致之;在私營部門舉棋不定之際,公共部門便得擔當刺激需求的角色,奧巴馬班子近日不斷放出會大增財赤以便在多方面向市場注資的訊 息,與此同時,新政府亦會考慮大幅減稅甚至向「合資格人士」派發現金。所有一切,目的無非希望通過政府及私人消費所生的乘數效應(multiplier effect),大幅提高「總合需求」,令經濟恢復增長─起碼不致陷入衰退。凱恩斯認為在增加「總合需求」上,擴大公共投資遠勝鼓勵私人消費,因為政府花 掉一元是一元,但給消費者的一元(通過減稅或贈予)可能被儲存。不過,近今經濟學家的實證研究顯示政府投入一元,GDP僅增加一元四角(「乘數效用」甚 低),但消費者的一元則GDP增三元。學者的研究是否正確無誤,「待市場證實」,但奧巴馬政府急於求成,在不理會財赤的前提下,將採取雙管齊下即大增公共 開支同時大幅減稅(及直接派現金)的策略。這種策略的長期效果,沒有人知道,但短期必有正面反應,這即是說,在「總合需求」突增的條件下,經濟恢復生機, 不是奢求。
三、
美元仍是世界性儲備、美國政府債券仍是「沒有風險」的三A級票據,利用這種「剩餘」優勢,奧巴馬政府將變本加厲地增加財赤,希望藉此殺出一條生路,使經濟再度增長。
包括社會福利及醫療保險,寫稿時美國政府的總負債近十一萬億(美元.下同;見每分鐘修正的 US National debt clock.com);迄去年九月的財政年度,美國的公共負債為五萬八千億,約為同期GDP的百分之四十一,與自從一九五六年以來的平均數相若,但未來二 年的財赤達一萬九千億,加上奧巴馬與將提出的萬億財赤預測,到了明年,美國財赤便達GDP的百分之六十,為五十年代以來最高(一九四五年美國總負債為 GDP百分之一百一十七,去年度日本負債更達GDP百分之一百九十五)。過去數年,油國和中國及日本等國家,通過購進美國政府債券,融資了大部分財赤,這 種情況已漸變,油國揚言減持美元資產,中國不會(亦可能無財力)增持美國債券,結果美國只有直接增印鈔票或間接發行債券然後把之貨幣化 (monetizing),變相向市場注入資金。不過,不論美國政府用什麼手法融資其赤字,在赤字激增之下,雖然過去六年美元針對一籃子貨幣已貶值四成, 但美滙再跌勢所難免……。美元貶值對持有美元或美元資產投資者不利,但貨價相應下降刺激出口、提高就業和刺激經濟增長,進而令經常賬赤字下降;當然,出口 增加會形成「需求拉動通脹」,而進口貨(包括原料)價格相對上升,亦令通脹加速,在在對消費者不利。然而,由於目前通脹似有若無,貶值對通脹壓力不致太 大。在這種情形下,與美元「聯繫」的港元滙價當然下挫!貨幣貶值是出口導向國家如中國求之不得的事。但近年香港出口佔經濟的比率月月萎縮,貶值對香港經濟 益處有限,而進口貨(包括國貨)漲價肯定對本地消費者有負面影響……。香港人為聯繫滙率已付出太多,沒料到今年仍會受弱美元拖累再遭打擊!
<<轉載自信報>>